01
带柚子哥逛街,看到小马宝莉的卡片,柚子哥边逛边说,小马宝莉卡片可火了,他们班好多女生都喜欢。
我想起刚刷到的一个视频。
江西南昌的黄女士称,她11岁的女儿沉迷于购买小马宝莉的卡片,破解了存钱罐的密码,存钱罐里的6000块钱都被花掉了,大概有5000块钱是在学校门口的小卖店消费掉的,都是买的小马宝莉的卡片。
女儿说,她最多的一次花了400-500块钱,因为买一两盒才能中到一张,没抽到好卡就会心情低落。
黄女士觉得店主在看到女儿消费这么多钱之后,没有尽到告知家长的义务。
但店主不这么觉得。
她说小孩子拿钱来买卡,难道我不卖给她吗?我做错了什么?我的东西就是卖给学生,她也这么大了,五六年级都是高年级,又不是一二年级,我从来都不跟她小孩子聊天,她都是自愿买的。
这可真是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。
虽然我家柚子哥对小马宝莉不感冒,不过他也曾经沉迷过一阵奥特曼卡片,现在家里还有个卡册,里边装着奥特曼跟怪兽们的卡片。
卡片这东西也有点盲盒性质,买一包或一盒,价格从10块到几百块,能开出什么来不确定,开出来的卡片是好是坏也不确定。
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卡片,不知道要买几盒才能开出自己想要的。
我真是庆幸柚子哥是个没多大耐心的人,在他有限的零花钱花得差不多之后,他想通了,这玩意就是让人不停消费,越坚持越贵,在自己破产之前及时悬崖勒马了。
黄女士的遭遇一经曝光,引起网友的热议。
有网友觉得店家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,看到未成年人消费这么大金额,应该尽到告知家长或及时劝阻孩子的义务。
也有网友觉得家长该承担主要责任,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,而不是仗着孩子未成年,就不分青红皂白,一味追究店家的责任。
02
类似的事件并不鲜见。前不久,就有家长因为孩子玩游戏充值过多而要求游戏平台退款。
有位爸爸拍视频,说9岁的儿子玩蛋仔派对,充值了一万多块钱,子不教父之过,这位爸爸当着孩子的面,连着扇了自己10个耳光。
他扇自己耳光的时候,孩子在旁边拉他的手想阻止,但没有阻止成功。
视频下很多网友都夸这位爸爸有担当,痛骂游戏害人。
这位爸爸扇完自己耳光,说要带着孩子去派出所,让他承受后果,然后再去学校办退学,处理这个事情。
后来,我又刷到这位爸爸带着儿子去网易大楼讨说法的视频,说就第一次支付输了密码,以后支付都是免密的,希望游戏公司把钱退回来。
后来记者核实,充值的钱已经退回来了。
据游戏公司透露,小朋友充值的账号是2023年8月,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的实名注册,共使用了8个月,用支付密码进行的支付,一共充值了13824元。
4月9日下午,网易回应已经全额退款,这部要求返钱的电视剧完美落下帷幕。
针对这一事件,很多家长都支持这位爸爸的做法,对游戏公司深恶痛绝,觉得是游戏毁了孩子,不积德。
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。
有人说,游戏固然是有责任,但又是谁给孩子买的游戏设备,谁绑卡到游戏设备上的,又是谁透露的支付密码呢?把责任都推给游戏,正常人玩啥呢?
还有人说,家长把自己的身份证号给孩子玩游戏用,把自己的支付账号和密码给孩子,家长是指望孩自己控制时间和游戏消费吗?还有脸说游戏公司?
不管是孩子买小马宝莉卡片,还是充值游戏,这两件事的性质都差不多。
孩子做未成年人,不管用什么方式拿到钱,把钱花在了家长不认可的地方,家长想把钱要回来。
03
对未成年人消费的问题,从法律角度来看,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消费行为需要得到家长的同意和监管。
如果未成年人在没有得到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了大额消费,家长是有权要求退款的。
但是啊,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随意将责任推给外部因素。
就像要求店家退款的妈妈,要求平台退钱的爸爸,孩子能从家里拿出大几千甚至上万块来消费,孩子这么大手大脚的花钱,家长就没有一点责任吗?
作为家长,要管好自家的钱。
不管是大额现金还是手机支付密码,都不要给孩子随意支配的机会,不要一次次让孩子面对诱惑。
对喜欢小马宝莉卡片和喜欢玩游戏的孩子来说,如果他们有足够的钱,肯定会放开手脚买买买呀,成年人都抵制不了的诱惑,又怎么要求孩子做到呢?
除了管好自家的钱,还要管好自己的娃。
让孩子对钱有概念,5000块钱是很多普通人辛辛苦苦一个月的工资,是全家一个月的生活费,可以买很多双鞋子很多件衣服很多本书。
同时,让孩子对自己可以支配的钱有明确的概念。
家里的钱是家里的,孩子的零花钱才是他可以支配的。
卡片可以买,游戏可以充值,但要在自己能支配的范围内。因为钱是有限的,想多买卡片多玩游戏,就要减少其他方面的消费,让孩子自己去权衡。
我发现,有些家庭对孩子可以支配的钱的概念是模糊的。
就像孩子的压岁钱,有的家长会假装很民主地把钱给孩子,说这是给孩子的钱,却不许孩子自由支配。
可孩子却觉得既然都给我了,那我就可以花。这种模糊就很容易造成矛盾。
与其这样矛盾着,就不如清清楚楚的界定,压岁钱里有多少是给孩子自由支配的,有多少是需要存起来充公的,孩子每周或每个月有多少零花钱。
让孩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自己有多少钱,让他自己决定这些钱花在哪里,孩子就会自己权衡,对钱有更明确的概念,不至于花起钱来像败家子。
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让孩子不陷入消费陷阱,而不是一旦发生不符合家长期望的消费,就要求店家或平台退款,给互联网贡献一波一波的流量。